疾病和灾难终将成为岁月的尘埃
你挺身而出
逆流而上
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
是温暖的光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
明德青春榜样事迹展示
一起来看看榜样的风采吧
她是李克涵,北京理工大学2019级德语专业本科生。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使全国人民陷入恐慌。众人恐慌之时,她牢记着自己中共预备党员与青年大学生的双重身份与双重使命,关心群众,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遗余力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刻准备好挺身而出。
2020年疫情爆发,李克涵居家隔离时发现湖北省许多中小学生因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回学校,帮助他人的初心与责任感促使她行动起来。李克涵在线上搭建一对一免费教育辅导平台,吸引了海内外260余所高校参与,与10多家公益组织和机构达成合作,帮助了181个抗疫一线工作者家庭或患病家庭家中的中小学生,这一事件受到了人民网和央视的相继报道。小小的教育公益平台,传递浓浓的社会大爱。李克涵关注身边事,做好点滴行,似一豆烛光,燃亮了黑夜。
敲门行动:入户下片扛责任

奥密克戎病毒突袭天津。通过手机、电视新闻,李克涵时刻关注着最新的疫情信息。当看到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紧急招募令时,李克涵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夜已深,青年志愿者李克涵戴上N95口罩、穿上了红马甲,听从干部指挥开展“敲门行动”。她主动请求到人手较少的老旧小区应援,即便已脚步沉重、浑身闷热、呼吸急促,她仍耐心地逐户敲门、逐人登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按照“边摸底、边动员,不留死角、不落一人”的原则,细心询问,传递消息,确保不落一户不差一人。
1月份的天津夜晚,气温已达到冰点。李克涵在居民楼中跑上跑下,一栋一栋楼梳网、一层一层楼清格。汗水从脸上划过来不及擦干,滴进颈弯,眼镜上也起了片片雾花。夜里一点,李克涵终于完成了对居民楼的“地毯式”排查,匆匆回到家中睡下,备战第二天清晨的天津市全市核酸大筛。
核酸大筛:奔波一线显担当

一点刚刚睡下,五点又被闹钟叫醒——李克涵立刻精神紧张地进入了备战状态,赶往天津市第一轮全员核酸筛查现场,继续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听说下派公务员人手告急,现场的核酸信息录入速度缓慢后,李克涵便主动请缨穿上防护服,与公务员干部奔波在第一线。
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李克涵真正体会到了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辛苦、体会到了战士的无畏。冰冷的防护服将她严严实实包裹,却仍抵不住呼啸的大风钻进胸怀。讲话时,嘴里喷出的水蒸气遇到了零下五六度的气温,便凝结在口罩中,让她的每次吸气、呼气都变得困难重重,脸上也留下了口罩的一道道勒痕。护目镜中也早已积了水……不仅如此,在核酸大筛的一天里,李克涵为了避免上洗手间,更几乎是一顿饭没吃、一滴水没喝!
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压、高强度考验,李克涵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士气和积极乐观的战斗精神。她始终认为,这就是疫情对于青年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的精神考验,是时代赋予中共党员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使命!
数次大筛:无间合作尽使命

天津市第一轮全员核酸筛查中,检出病毒阳性结果共计77例,形势严峻。短暂休息后,李克涵又主动请战,加入到后续的数轮大筛中。二筛、三筛、四筛、五筛……分不清多少个日夜,李克涵披星戴月,在清晨五点钟便踏出家门赶到社区居委会,直至晚上八九点钟才脱下防护服,卸下一身的疲劳,回家进行短暂休息,并随时待命下一次的筛查。
搬运物资、规划场地、搭建帐篷、联络设备、分组协作、动员居民、化解矛盾、录入信息、打包样品、送检试管……一连串的操作李克涵已经愈发熟练于心,和同事们合作也愈发密切、流畅。
帮助打通核酸检测“最后一公里”,制作“核酸筛查电子地图”,李克涵巧思妙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也得到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
面对居民们和居委会的感激,她总说,这是她应该做的,在最困难最紧张的日子里,她愿意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谱写一曲共克时艰的战疫之歌。她认为,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一名预备党员,就应该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青春力量。她是当之无愧的志愿公益青春榜样!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凛冬终将过去
志愿之爱助力春回华夏
让我们以李克涵同学为榜样
坚定初心,承担使命
奉献点点微光
托举中国为一轮闪耀的太阳